月经失调是一类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也可以是月经前或月经时的腹痛或全身症状。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月经失调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生率,是影响女生学习和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月经失调的发生机制已难以用纯病理学说阐明,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与转归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项对月经失调在女学生中的发生情况的研究中,根据年龄进行分层,以班级为单位按班级号进行整群抽样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年龄在12-23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大,月经失调的比例逐渐升高。在考试等应激情况下月经失调组焦虑、抑郁反应强度明显高于非月经失调组,同时月经失调发生率有随考试应激时焦虑、抑郁反应强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女生月经失调发生率随特质焦虑水平增加而增加。
该研究还发现,月经失调发生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这可能与高年龄组学生除学习压力外,还要面对其他更多的紧张刺激,如恋爱、经济、择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有关。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与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持续一定时间的某种情绪会损害身体健康。月经失调者有神经质、内向、易焦虑、社会成熟性低等心理特点,她们在应激过程中所感受的主观体验较激素水平改变所能引起的变化要强烈的多。因此应认识到月经失调者的许多症状实际上是患者固有心理特征的表现,是她们不能有效地应付应激,不能有效适应环境和控制自我的表现。这说明情绪、个性等心理社会因素与月经失调密切相关,对其治疗应采取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女生月经失调的发生率不仅较高,而且发病因素涉及较广,尤其在面临紧张刺激时,应激反应特别是情绪反应强烈的女生,更易发生月经失调,宜通过减轻其学习压力,提高其应对能力等方式减缓应激水平。